时间:2020-1-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关于收看纪录片《山东蔬菜变迁记》的通知

各市农业农村局,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由省农业农村厅和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山东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联合拍摄制作,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山东蔬菜光辉发展历程的三集电视纪录片《山东蔬菜变迁记》,将于年10月14日—16日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每晚20点38分连续播出,请通知有关单位、人员通过电视或登陆“齐鲁网”点击收看。

附件:《山东蔬菜变迁记》简介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年10月12日

附件

《山东蔬菜变迁记》简介

《山东蔬菜变迁记》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以“走在前列”为主线,以山东蔬菜发展历史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例为典型,生动呈现山东蔬菜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发展历程。

全片分《历史的选择》、《科技的翅膀》、《世界的菜园》三集,每集时长30分钟,总时长90分钟。

第一集《历史的选择》:寿光三元朱村王乐义发展冬暖式大棚,改变山东蔬菜、中国蔬菜生产、供应的历史,莘县以香瓜、食用菌为突破点,成为中国蔬菜第一县,滕州马铃薯从田间地头零星种植的小作物到中国菜用马铃薯第一品牌,莱芜带动全省各地,让生姜产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蔬菜出口的主力军。通过一个个亲历者的回顾,展现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人民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奋力拼搏、不断超越的实践精神。

第二集《科技的翅膀》: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斥千万巨资,发展山东蔬菜种业,让从业者认识到“种子就是蔬菜产业发展的芯片”,青岛幸福老家农场用自然农法种出青岛上合峰会的特供蔬菜,莱州韭菜双证制的实施,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揭牌成立,金乡大蒜、济宁礼飨的品牌打造等一个个典型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东蔬菜品种多了,品质优了,品牌强了,山东蔬菜为山东、为中国农业成就了一场凤凰涅槃的美丽传奇。

第三集《世界的菜园》:山东三大菜博会的火爆开幕,山东各地蔬菜市场的车水马龙,山东蔬菜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奋力开拓,对日韩等海外蔬菜出口一直保持的全国领先,主管部门强化蔬菜流通体系建设,为蔬菜出口保驾护航,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出山东人在国内外市场开拓方面勇闯勇试、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新时代风采,呈现出世界三大菜园之一的亮丽成绩单。

为了完成《山东蔬菜变迁记》纪录片的拍摄,黑黑和同事组成的摄制组,历时六个月,奔赴山东各个地市,采访了几十位三农领域的专家,拍摄了大量的素材,通过多个日夜的创作,真实客观地反映山东蔬菜产业70年来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经验,对于在当前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向外界宣传推介山东蔬菜产业的典型亮点和特色优势,助推山东蔬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据统计,目前我国蔬菜面积为3亿亩左右,产量达7亿多吨。但山东,早在年蔬菜产值就超过粮食产值,成为种植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和蔬菜效益大省,二十年来,山东蔬菜的产量、产值、商品量、出口量等主要指标,一直位居全国首位。

第一集《山东蔬菜变迁记(一)历史的选择》。

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王登启,他说:“山东省共生产十几大类多种蔬菜,约多个品种。年,全省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33万亩,总产.04万吨,产值在亿元以上,蔬菜产业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超过40%;出口蔬菜.09万吨,出口额37.29亿万美元。”

我们算了一下,中国的餐桌上平均每消耗10斤蔬菜,就有1斤来自山东。山东是“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原团长王秀峰告诉黑黑,“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乌克兰、再就是中国的山东,这是世界三大菜园。国际上都知道山东盛产蔬菜”。

在青岛胶州当地流传着一句话:“城门高、板桥长,三里河边出菜王;寒霜降、小雪藏,系个红绳上汴梁。”菜王指的是胶州大白菜。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因产于山东省胶州市而得名,远在唐代即享有盛誉,成为贡菜,后传入日本、朝鲜,被尊为“唐菜”。

在滕州拍摄时,我们发现当地种植马铃薯的历史也很长,道光二十六年就有记载;在莱芜,原莱芜农业局局长陶务瑞告诉黑黑,光绪年间县志上写着莱芜生姜是课税作物,说明那时已经有一定面积了……

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的温带季风性气候,不仅成就了山东的胶白、滕州马铃薯、莱芜生姜,也成就了山东的章丘大葱、苍山大蒜、潍县萝卜、马家沟芹菜、寿光韭菜……在山东,相当一部分蔬菜的名气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不过,大自然给了人类丰富的馈赠,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形成了季节性的制约。从有蔬菜生产的历史以来,山东一直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只能季节性供应。山东,有那么多的蔬菜品种,但冬天能端上餐桌的,只有一棵白菜,一根萝卜。

估计不少老年人还清晰地记得餐桌上炒白菜、炖白菜、腌白菜……上顿白菜、下顿白菜的情景,买点肉炖个白菜就算过年了……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原团长何启伟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蔬菜供应一直没解决好,长期存在着冬春淡季和夏秋淡季,就是白菜萝卜吃完了,到了三四月份新鲜蔬菜还没上来,一个淡季,七八月份上半年的菜都收获完了,秋菜刚种下去,也没东西吃,八九月淡季,这两个淡季一直解决不了。”白菜、萝卜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了改革开放以前。到上世纪70年代末,山东蔬菜基本上是农民自食菜生产,种植面积只有万亩左右,国家安排的商品菜计划面积不足30万亩。基地主要在城市近郊,有组织的生产,生产量、生产种类比较少,那时候主要是稳住民心,不让乱了。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的春风唤醒了古老的大地,更唤醒了沉睡的人心。为了发展山东的菜园子,为了实现新鲜蔬菜的常年供应,一个山东人出现了。当时的人们不会想到,他和乡亲们的探索将会彻底改变山东蔬菜、中国蔬菜生产、供应的历史。

这个人就是王乐义,如今已闻名全国,当时他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所在的寿光市,地处山东省中北部,属平原农耕区。这里农耕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就诞生在这里。早在一千多年前,寿光就开始生产韭菜、大葱等蔬菜。为了能在深冬产出鲜菜,寿光人建了这种燃煤土温室。

一个土温室一冬天要消耗四五吨的煤炭,但结果并不理想,还是生产不了黄瓜、西红柿等果菜。不过,王乐义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从年到年,他考察了六个省,把一些好的做法和技术,集中起来,针对寿光烧煤的大棚做了五项技术改革。

王乐义说,原来的土温室后坡是平的,他改成45度角,冬天9点以后,太阳可以射进来,斜晒这个坡,墙体由原来的三十公分加厚到一米到一米二。当年王乐义发动村民建这种大棚时,没有一个村民相应。他动员17个党员干部做试验,年8月13号建起了这种大棚。

现在看起来有些简易、陈旧、毫不起眼,正是它,改变了中国蔬菜的生产历史。三十年过去了,王乐义还清晰地记得,当年10月18号播种,12月24号黄瓜收获。顶花带刺的越冬黄瓜一上市便成了餐桌上的奢侈品,一斤最高卖到了10块钱,17个大棚平均收入2.7万元,三元朱村一下子出了17个“双万元户”。

大棚越冬黄瓜的栽培成功,不仅乐坏了王乐义和他的乡亲们,也让时任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兴奋不已。“我们县委书记开常委会,决定把三元朱村冬暖式大棚向全县推广,成立一个领导班子,这一年27个乡镇,搞了个大棚,都成功了。”王乐义说。

利用冬暖式大棚,寿光人不光种出了黄瓜,还种出了茄子、西红柿、辣椒、豆角……各种蔬菜销往了全国各地。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原团长何启伟告诉黑黑,“这个日光温室对全国影响很大,我当时定义为这是蔬菜栽培史上的一次革命!”王乐义说:“年的腊月23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了,你要把这个技术向全国推广,解决各地区和城市吃菜难的问题,我这个总理是管菜篮子米袋子的,我说,行!总理,你怎么安排我怎么干。”

年2月27日,来自全国的名代表齐聚三元朱村,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他们看了以后,都找王乐义要技术员。年王乐义派了多个技术员,分布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王聪是三元朱村的棚二代,父亲在省外当技术员,青岛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村里,种了四个大棚,一年收入二十多万。

这是一张冬暖式大棚种植人才与技术的推广输出地图。十年间,导致中国蔬菜生产革命的这项技术从寿光推广到全省,又从山东走向全国。十年间,王乐义一个人就走遍中国,讲课多次;直到今天,寿光每年还有余名技术员在全国各地指导种菜。山东每年走出去几十万名蔬菜技术员,终于使中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成为历史。

如今,寿光的大棚已经发展到了第七代,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水培、沙培、气雾栽培……智能化全都实现了,带领山东设施蔬菜产业持续领跑,为全国蔬菜生产提供着从设施形式到生产模式、栽培技术、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等全方位的保障与支持。

离开寿光,我们来到了莘县,每年一进入三月份,全国各地的客商齐聚这里。他们看中的是这里种类丰富、质量上乘的香瓜。

莘县,位于山东省相对落后的鲁西地区。作为瓜菜种植的后起之秀,这里走了一条不同于寿光的发展之路。它选择的第一个主打品类是香瓜。

莘县农业农村局蔬菜工作站站长苗纪忠告诉记者,从年,燕店镇当年建设了个棚,香瓜下来以后,市场不是太好,所以燕店镇举全乡之力,所有的脱产干部,都往北京、天津,东北一些大城市里跑销路,跑市场。当地政府狠抓市场推介的同时,莘县种植户们在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上下足了功夫。宋怀友这个占地一亩的大棚里,种植着六十多种香瓜。

宋怀友说:“市面上一些新奇的品种我都拿过来亲自试种,人家说成功是给勇敢的人,没有胆量的人是永远做不成功的。”敢为人先的莘县人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国内外的种子企业纷纷拿出最新的品种前来推广,莘县成了中国香瓜最大的品种试验基地。

郭燕兵的基地占地多亩,是育繁推一体化高科技示范园区,里面的甜瓜品种多到令人让人眼花缭乱。

郭燕兵说,他从年就开始育种,现在做了二十多年了。一个米的棚种了多个品种,像这样的棚有四个。

我们采访的时候正好碰到这位深圳的客商,她说:“这就是专业的力量,莘县人匠心打造产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年有的香瓜品种四五块钱一斤,一个瓜就能卖到二十多块钱,看到效益后,莘县燕店镇周边的种植户不再种别的作物,都种上了香瓜。其实,莘县除了香瓜,其它蔬菜,像食用菌搞得也不错。如果回到二十多年前,对不少山东人来说,食用菌还是个新鲜的词汇,菜园里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年,莘县人开始从福建漳州引进双孢菇种植。那时候,菇棚比较简易,半坡式的,地面一层栽培。

宋益胜的父亲是莘县最早种植双胞菇的那批人之一。当年是简易棚种植,一年只能长一茬,到了收获的季节,宋益胜跟着父亲去北京跑市场。“北京人都不认识什么东西,他们以为是鸡蛋啊什么的,那么白一个一个,我们告诉他们这是蘑菇,要怎么吃,我们还印刷纸,告诉他们比如说炒菜怎么做,做汤怎么做,买蘑菇的送一张纸给他,慢慢把这个市场打开的。”宋益胜说。第一年,宋益胜家种了两棚双孢菇,卖了一万多块钱。看着赚钱,再加上政府的推动,莘县双胞菇产业发展很快。年前后,种植面积达到了0多万平方米,菌种厂就有上百家。然而一场暴雨,差点毁了这个产业。那一年正在种植户做料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菌料被泡了,很多菇棚都给冲倒了。为了重振双孢菇这个产业,宋益胜辞掉了镇政府的工作。他跑到美国、荷兰、西班牙等一些国家考察。借鉴国外恒温设备调控大棚内部环境的做法,他潜心研究了几年,结合本地实际发明了这种新式菇棚。

这种菇房实现了立体恒温种植,周年化生产,一年可以收获四茬,产量翻了好几倍。关键是造价不算太高,简单易操作,适合一家一户生产。菇房里是一个一个的料块,农户搬走覆土就可以出菇了,简单易操作。

这位来自河北广平县的参观者说,这是农民的工厂化模式,复制性强,可大面积推广,他们周边种植双孢菇的都是从莘县发展过去的。

除了宋益胜的富邦菌业,莘县形成了奥瑞、大山合、华盛绿能等多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在双胞菇的带动下,莘县还发展了草菇、鸡腿菇、杏鲍菇、白灵菇、秀珍菇等十几个食用菌品种,年产量达到13万多吨,极大地丰富了全国人民的餐桌。

西瓜、黄瓜、韭菜、山药,莘县的每一个乡镇几乎都有自己的主打品种,绘就出一幅布局合理的“蔬菜地图”。

莘县人民政府县长高志国告诉记者:“莘县蔬菜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产量,稳居全国县域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第一县。全县常年瓜菜复种面积万亩,拥有冬暖式蔬菜大棚27万座、大拱棚25万亩,食用菌播种面积万平方米,瓜菜菌总产多万吨。”

“白浪”翻涌,一望无际。飞越齐鲁大地,这样的风景随处可见。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山东已成为全国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在这片连绵不断的拱棚里,种的是清一色的马铃薯。地处鲁南的滕州市,中国著名的马铃薯之乡。

我们采访了滕州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广耀,他说今年滕州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已经由65万亩上升到70万亩。除了种植面积大,滕州也是全国马铃薯上市最早的地方,4月中旬就陆续收获。年,全国马铃薯主食化产业联盟年会在这里举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告诉记者,当马铃薯国家战略提出来以后,滕州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包括种植户、企业家相应的非常快,开发了六十多种具有浓郁特色和消费习惯马铃薯主食化产品。

马铃薯原本在滕州只是一种小作物,田间地头零星种植。

年,滕州南王庄村刘大振摸索出的“两薯一粮”种植模式轰动全国。“两薯一粮”就是春马铃薯种完了种玉米,玉米地里再套秋马铃薯。这种模式实现了粮过千、薯过万。年全国的马铃薯生产现场会,在南王庄村召开。

在刘大振的带动下,滕州马铃薯开始规模种植。到了年,界河镇张庄村的张显留率先推广马铃薯阳畦保种留种技术,让滕州马铃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阳畦保种就是挖一个小地窖似的,上面盖上农膜保持温度,在里面种土豆。后来张显留搞土豆地膜覆盖试验。

当时是一米的薄膜,价格比较高,五公斤大约在五六十块钱,那个时候的五六十块钱当钱用,小麦才二三毛钱一斤。不过,地膜覆盖能提前播种提前收获,六月初就可以收获。当时,张显留的土豆卖到了两块钱一斤。

我们发现,地膜的推广、兴起,一个是科技的威力,再一个是市场的威力,老百姓的收入逐渐提高,地膜迅速推广。

为了让马铃薯更早上市,滕州人又琢磨出了双膜覆盖拱棚栽培技术、三膜覆盖拱棚栽培技术。目前滕州的马铃薯种植模式是二季作区种植水平最高、质量最好、品相最好的。滕州马铃薯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菜用马铃薯的第一品牌。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原团长王秀峰说:“那几年地膜覆盖面积直线上升,对露地蔬菜生产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后来不光是马铃薯了,早春西瓜,从以前七八月份才能吃到西瓜,通过地膜覆盖实现了五一之前上市,对市场供应来说确实是很大的贡献,对农民的收入,应该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马铃薯在山东不再是小作物,种植面积已接近万亩。我们采访枣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邵士官的时候,他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施百万亩规模、百亿元产值、百年品牌的“三百”工程,加快推进马铃薯功能性产品开发,大力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推动马铃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设施栽培全面开花的同时,一些传统的露地蔬菜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媲美山东人性格的“三辣”在市场上一直保持着极强的竞争力。山东省大葱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6.2%,生姜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的33.6%。

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成员高中强说:“大蒜的交易量山东省占了世界交易量的75%,基本上我们就是国际上的价格,我们就是龙头老大,葱姜蒜这一块,无论是种植规模,加工企业的数量,出口创汇都是第一的。”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原团长王秀峰告诉记者:“葱姜蒜是国家蔬菜出口主要的部分,以前在我们国家外汇比较少的情况下,对国家的经济还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直到现在,主要出口蔬菜品种还是三辣。”

这里是位于鲁中的济南市莱芜区,地儿不大,可用耕地面积仅70万亩左右,但生姜却占到了20万亩。莱芜位于泰山东麓,汶河上游,这里土层深厚,土壤微酸,有机质丰富,透气性好,独特的土壤环境出产的生姜块大皮薄、色泽鲜亮、丝少肉细、辣浓味美。年2月,“全国姜、葱、蒜规划会议”在莱芜召开,莱芜生姜被列为全国名贵产品。

原莱芜农业局局长陶务瑞告诉记者:“联产承包以后,粮食迅速增产,有了剩余,作为莱芜这个地方人多地少,想发展经济,地方政府开始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白癜风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ovalino.com/pgzl/pgzl/94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