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李从悠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d/260592
特有范儿在青岛莱西市西沙埠村村民臧玉佳的菌菇种植大棚内,一个个黑皮鸡枞菌从菌包里冒出头来,长势喜人。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桦木沟林场里,工人们忙着收蘑菇。“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郭立忠教授帮我们林下种植的蘑菇,成了我们的致富伞”,一位刘姓牧民高兴地说。桦木沟林场经过一年的采样调研和小规模试验,今年扩大规模种植了亩大球盖菇,每亩收益达2.5万元,林场仅这一项就收入近万元产值,实现效益万元以上。郭立忠说,明年将会在克什克腾旗全面推广这种种植模式。从黄海之滨的青岛到树木林立的草原,近年来,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郭立忠在立足教学科研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他走到全国多地指导食用菌种植,将知识和技术送到大江南北,被菇农们亲切地称为“蘑菇教授”。“腾笼换鸟”,创新食用菌种植新模式臧玉佳原本是个养鸡户,利用废弃的鸡棚设备,把鸡棚改造变成了菇棚,种植珍稀食用菌种——黑皮鸡枞菌。“种植这种食用菌比饲养小鸡的收益要高啊。”臧玉佳说。在西沙埠村,像臧玉佳这样靠着种植黑皮鸡枞菌、绣球菇等菌种的农民,数不胜数。西沙埠村位于大沽河西岸,多年来人均收入不到元,是郭立忠和他的科研团队让这个小村庄富裕起来。郭立忠在现场发现,这里很多农户家都有养殖鸡棚。变鸡棚为菇棚,郭立忠提议将原有的鸡棚进行改造,利用原来的养鸡加温设备,加上三条喷雾路线,将鸡棚改造成为菌菇种植棚,给养殖户带来新的转型收入。去年开始,在他的培训与帮助下,西沙埠村村民们试种了黑皮鸡枞菌、绣球菌,取得成功,鸡棚绣球菌栽培新模式让菇农们人均收入增加了1倍多。以林养菌,林下种蘑菇助力脱贫致富“这是一片天然的蘑菇生长宝地啊。”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的郭立忠,第一次踏进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桦木沟林场就眼前一亮,看到了这块“宝地”的大好前景。他高兴地说,在林下种植蘑菇,一定能成功。郭立忠的自信,来自于他30多年食用菌种植方面的科研成果、知识、技术与实践经验。“以林养菌、以菌促林”。今年7月,克什克腾旗牵手青岛农业大学成立林草牧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展林下高效生态农业,把植树造林与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发展研究院首推的9个项目之一,“蘑菇教授”团队牵头的“林下栽培食用菌轻简化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通过搜集品种资源和进行林下小气候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获得适宜品种,建立菌种繁育体系,集成轻简化技术和适宜林下栽培模式。新开地乡是克什克腾旗最典型的高寒曼甸地区,平均海拔米,全乡总耕地面积很少,水浇地只有十分之一,加上近年来市场环境、天气等不良因素的叠加影响,传统种植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郭立忠技术服务队的到来,让农民掌握了食用菌的种植技术。“我去年投入了六个棚五万多菌棒,今年把本都收回来了,盈利24万元。”双山子村民苗清宇高兴地说。在农户李艳强的手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ovalino.com/pgtx/pgtx/163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