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青浦区重固镇,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在市郊业内颇有名气。 基地 作为一个从事菌菇生产多年的三农工作者,合作社理事长杨开耀不断摸索着自己心中的现代农业模式,比起农作物的产量,他更关心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在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里,笔者看到了在合作社实行多年的生态循环农业:使用完的菌菇包还能变废为宝,修剪下的菌菇脚还能成为鸡鸭的饲料……。 把食用菌生产从福建带到上海 From:福建基地 “做农业苦吗?”“做农业当然苦,但我喜欢,也乐在其中”,杨开耀出生在福建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家乡的年轻人大都放弃种田选择外出打工了,杨开耀却还是读了福建农林大,最后做起了农业。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公司来到了上海参加农业展销会,他们展示的菌菇品种是最多的一家。有人跟他建议:为什么不到上海本地来生产这些菌菇呢?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去了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地方进行调查,发现上海本地能买到的菌菇品种较多,但本地自己种植的菌菇很少,大多来自五湖四海。这让杨开耀觉得,这座城市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From:福建基地 年,杨开耀在上海注册了食用菌生产公司,年,他又注册了自己的合作社。除了来自福建原公司的核心成员,杨光耀一直雇佣着本地农户,并带动他们的生产。他的合作社有固定社员36人,非社员农民余人,合作社提供菌种和种植方法,并对农户进行培训和辅导。农户们种植的菌菇,合作社会统一收购进行销售。“非社员农户如果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也完全可以自己去销售。”杨开耀认为,合作社就是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农民没有销路时,他这边可以收购帮助销售,如果农民有自己更好的销路,他当然也不会挡着。 From:福建基地 种类丰富主产灵芝外销日本 From:福建基地 杨开耀的家乡盛产灵芝,再加上有农林大的教育经历,他对灵芝的生长环境了如指掌。工作在上海后,由于灵芝对土壤、环境的无害化要求较高,他依旧把生产基地留在了福建,后来又扩展到了云南等地。其合作社生产的灵芝90%销往日本。 From: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的菌菇 在合作社的菌菇种植大棚外,黑色的外膜罩住整个大棚架子,形成较暗的种植环境,同时采用了自动喷淋装置,给大棚内降温并营造潮湿的生长环境。这些在上海本地生长的菌菇最终会进入上海本地的超市、批发市场等进行销售。 From: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的灵芝 杨开耀说,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种植了秀珍菇、茶树菇、杏鲍菇、长根菇、鸡腿菇等12种菌菇,根据全年温度变化,分成高温、中低温等时期进行不同品种的种植。 From: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的蔬菜 餐桌上90%的食材来自农场当天收成 From: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的菌菇 从年起,杨开耀萌生了生态循环农业的想法,即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外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模式,起到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消除农业生产污染的目的。生产菌菇的企业或许都知道:菌菇脚虽然和菌菇其他部分有着相同的营养价值,但因为美观等原因会被修剪浪费掉;培育出菌菇的营养包使用后也常常是被丢弃的下场。然而在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这些可能就有所不同。 From: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的蔬菜 杨开耀选择把菌菇脚用机器打碎,当作营养饲料喂食给鸡鸭,吸收了菌菇营养,鸡鸭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营养包则通过碾碎、发酵,制作成有机生物肥料。如今,合作社里的20亩蔬菜田都用上了这样的肥料,这在满足蔬菜生长营养所需的同时,也能疏松土壤,而生长出来的蔬菜口感也比其他蔬菜要好许多。 From: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的蔬菜 虽然合作社主要生产产品是菌菇,但杨开耀的生态循环农业,使得蔬菜田里的其它农作物也成了绿色、生态的食材。不同于农家乐,他的农庄被称为“生态农业体验农庄”,杨开耀说,“在我这边,顾客能吃到的90%都是我农庄当天的收成”。杨开耀的农庄里餐厅部分并不大,但每个前来的食客都能从食材的品质上感受到他对农业的一片热忱。 From:上海天茸菌菇专业合作社的菌菇 赞赏 长按白癜风中医疗法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