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m.39.net/pf/a_4402684.html 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福鼎聚力农村、发展产业,保障农民增收,助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着力打造—— “农综改”的福鼎样本 年8月,福鼎获批开展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以赤溪村为试点中心,辐射杜家、蒋阳、金谷等8个行政村,覆盖面积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万人。截至年,试点试验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4万元,较年增加86万元,各村农户平均增收元。其中,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 一年多来,福鼎试点试验区以项目带动机制创新,实施涵盖产业、文化、招商、民生、党建等五大类共25个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在产业发展、村民收入、乡风文明、人居环境等方面走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路子。 太姥山镇航拍 集体经济增活力 “空中玻璃栈道悬于风景秀丽的峡谷崖壁上,有如飞龙在天,行走在上面,美景尽收眼底,令人赞叹。”“五一”假期,浙江游客陈先生到赤溪村游玩时,对玻璃栈道的美景惊叹不已。 随着一个个新增的旅游休闲项目上马,赤溪村吸引了不少人潮,“火”了乡村游,催生集体经济活力。 今年,赤溪村以农村综改资金、“中国扶贫第一村”品牌资产、土地资源入股的形式实施畲村白茶产业园项目,预计运营一年后将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万元。同样,炉屯、蒋阳、杜家、桑海等村也将上级扶贫资金以入股的形式获得固定分红。 一年多来,试点试验区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入股当地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借鸡生蛋”壮大特色产业。盘活闲置的旧学校、茶园、荒山、林地等村内资源,以租赁、入股等方式,唤醒农村“沉睡资源”。通过改造升级旧校舍、旧民房、在闲置土地上建设设施大棚等方式,实现“筑巢引凤”,增值闲置资产。此外,与旅游公司合作,加强旅游资源与人才资源的整合,通过专业团队委托管理,实现“借梯登高”,提升旅游产业发展。 农民致富盼头大 今年,赤溪村的食用菌产业项目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统一生产的菌包,按成本价提供给农户种植食用菌并给予回购。据测算,以秀珍菇为例,每个大棚可种植菌包4万个以上,一个大棚一年给农户带来净利润16万元。该项目最多可提供60个就业岗位。 项目促就业带增收。赤溪村还通过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将种植采摘、生产加工、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释放近百个就业岗位。通过引导农户开办特产店、农家乐、小超市、特色民宿等,发展乡村旅游配套服务业,不仅让赤溪“有景看”,更能“留得住”,推动旅游产业提升和群众增收“双赢”。 前岐河道整治 乡村治理有特色 3月20日,赤溪村干部群众自发捐资购买白茶饼个,总价值48万元,代表当地畲汉同胞的深情厚意,赠送给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这是朴实的赤溪村民在脱贫后对国家的一个回报,也是赤溪乡风文明的一个缩影。 “赤溪村的新风貌,离不开党员干部不遗余力地推动乡村治理。”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说道。该村党总支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片,由村两委、党员、部分村民代表认领责任片区,定期白天入户访民情,通过“一人一本账、一事一记录”,让党员心中有了一本明白的“百姓账”,晚上集体议事,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渠道。 该村还实施以农村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提升群众就业创业技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如今的赤溪村民们逐渐形成“要钱要物不如要发展要项目”的共识。 “到年底,我们力争实现‘’,即村集体收入万元、人均年纯收入3万元、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的目标,把赤溪建设成生活更加富裕、乡风更加文明、生态更加优美的畲族旅游明星村。”赤溪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双杰满怀希冀。 来源:闽东日报 廖诗雄/文刘超超/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ovalino.com/pgtx/105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