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秀珍菇产销第一县——罗源县实现了秀珍菇产业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发展。一朵菇成就一座城,罗源县仅用了10多年就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辉煌。如今,罗源秀珍菇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助推着罗源县,甚至整个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 从无到有,由小做大秀珍菇是外来品种。年,原产地位于印度的秀珍菇被发现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经过分离和人工栽培后,被证实是一株高产优良的食用菌。20世纪90年代,从台湾引进到大陆,秀珍菇率先在福建、广东等地发展起来。而罗源县自从年引进秀珍菇,经过10多年的发展,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年,罗源县秀珍菇产销量占全国70%,成为我国最大的食用菌秀珍菇基地。到年为止,罗源县秀珍菇产业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一朵菇盛开的力量秀珍菇的名称来源于台湾,属于凤尾菇的一种,但又不同于其他凤尾菇。其身形姣小,秀气而珍贵,故称“秀珍”。秀珍菇不但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独特,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其所含的多醣体被证明具有抗肿瘤功效,又富含优质菌体蛋白和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因为营养价值极高而荣获“菇中极品”之美誉。 在栽培方面,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经多年引种试验,发现它和其他凤尾菇一样,无论在食用、栽培和产量等方面均比通常栽培的平菇有更多的优点且菌丝生命力极旺盛,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可以在稻草、麦秆、香蕉秆、废棉、茶叶渣等各种植物废料上生长,极易进行人工栽培。容易栽培成就了秀珍菇的高产,也为菇农们带来了收益。 罗源县未引进秀珍菇之前,在起步、西兰等乡镇早已有种植香菇、草菇的传统,但是规模、技术上一直没有较大的提升,停留在低级阶段。但自从年从台湾引进秀珍菇,在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打开销路后,菇农们纷纷投身于栽培效益高于草菇数倍的秀珍菇。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渐扩大,罗源秀珍菇渐渐家喻户晓,罗源县成为了“秀珍菇第一县”。 到年底,罗源县全年已生产袋栽食用菌万袋,销售鲜菇9.3万吨,预计产值8.1亿元。全县食用菌集中生产年规模万袋以上的企业有8家,50万袋以上的有56家,30万袋以上的有79家,15万袋以上的有家,5万袋以上的有数千家,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和专业村,并建造了座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固定厂房,建成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 、 有形的手,助推发展秀珍菇第一县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农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中央对农业显示极大支持的大背景下,罗源县政府不断制定新的机制体制,创新工作方法,保障了食用菌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这是经济总量渐渐提高,工业反哺农业,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应该做的。”县委书记吴兰铮说。 “秀珍菇是一项无污染的绿色农业,可以长期发展。”罗源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说道。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近年来,罗源下拨科研专款近千万元,鼓励相关机构和专业企业种植秀珍菇。政策上,罗源县制定并贯彻落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职责,强化菌政管理,严格执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抽检行动,营造菌政管理的法治氛围,提升食用菌菌种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罗源县食用菌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食用菌“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建设,开展秀珍菇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在罗源县起步镇建设标准化钢架大棚栽培秀珍菇示范基地,提高秀珍菇标准应用效果。开展了以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与科学用药,无公害与标准化生产,代用料栽培技术、生产管理新技术、食用菌质量安全监管、闽台食用菌合作科技推广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培训班33期,受训人员达3人次。此外,罗源县还建立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有效推进食用菌产品质量的提升。 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共同富裕年,经过多年发展,罗源县食用菌产业渐渐形成高效运行的发展模式:一是规模化经营。罗源县立足原有产业基础,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促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发挥规模效益;二是推广代用料栽培。近年来,罗源县大力推广包括松木屑、杉木屑、竹屑、果茶枝条、落叶树枝、菌草等在内的代用料栽培食用菌技术,建立了栽培示范基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罗源县结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实施,推动建设食用菌“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县,开展秀珍菇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工作;四是培育知名品牌。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来推动食用菌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五是强化菌政管理。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营造菌政管理的法治氛围。 做大企业还不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菇农的栽培。罗源县采取了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模式发展秀珍菇产业。因为秀珍菇育种技术难度大,仅靠农户的一己之力往往导致成品率低,一般人实现的成品率只有50%左右,如果是专业的育种企业来做,成品率可高达90%。这样,育种企业专门做育种,菇农专心搞栽培,形成了联动发展模式,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菇农增收。此外,“独木不成林”。产业要发展壮大,仅靠一家之力是不够的。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形成分工合作、高效整合的产业链,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术业有专攻。秀珍菇的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需要不同的“手”去精准操作。由此形成的产业链——制种的、栽培的、销售的,分工明确,运作高效。通过农户和企业合作、企业与企业合作,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协同共振、共同富裕。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治好白癜风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