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是我国最大的秀珍菇集散地,其中,起步镇秀珍菇产量占全县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菌菇大镇。此次疫情大考中,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企业,率先走出疫情的影响。这几天,在起步镇上长治村的长兴菇业种植场里,一条秀珍菇菌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为菇棚加快生产菌包。“第一季度有万袋菌包订单,我们现在加大马力,8台机器满负荷运转,一天可以生产约10万袋菌包,争取把时间抢回来。”长兴菇业负责人黄潘顺说。农业企业普遍属于劳动密集型,面对疫情,不仅存在生产中的人员聚集风险,还要面临缺工难题。所以,加快智慧化、自动化建设,成为疫情过后起步镇菌菇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也计划引进菌包生产自动化生产线,届时生产能力将提升20%。”另一家菌包生产企业百谷农业公司总经理于艳说。去年,起步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获得中央万元资金补助。得到政策支持,起步镇以智慧农业为动力,引领菌菇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计划到年年底,全镇种植食用菌规模达到1亿袋,产值突破7亿元。”起步镇党委副书记林霞说。拿出手机,点击“智能大棚浇灌控制系统”,16个种植片区一目了然,水肥控制、水泵设定等功能点几下就能完成……16日,在罗源县樟岩山智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草莓大棚里,企业经营者张国丁熟练地用手机“种田”。该企业是罗源县智慧农业的领跑者之一。10亩智能大棚,综合运用了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温度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大大节约了人力。“传统草莓种植一人管1亩都吃力,现在10亩只需要两个人就能轻松管理,而且亩产量是传统种植法的两倍。”张国丁介绍。由于员工少,聚集风险低,防护措施做到位后,智能大棚2月15日就率先复工复产。由于草莓外观美、口感好,而且属于绿色食品,加上公司采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ovalino.com/pgsp/pgsp/1642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