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音频收听小菇娘留言 平菇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方法 摘要:平菇(学名:Pleurotus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与双孢菇、香菇、草菇同为世界4大食用菌。目前我国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内床栽、玉米或大豆与平菇间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温常规生化高温反应熟化及防污双重处理改良培养料免蒸无感染栽培平菇的国际领先技术等。其主要栽培步骤有:原料处理、菌种选择、栽培方式的选择、发菇管理、出菇管理以及虫害防治等。Pleurotusostreatusanediblemushroomwascultivatedfromagriculturalwastessuchassawdust,cassavapeeel,cottonwaste,dryplaintain,palmoilchaff,andvegetable.Standardmicrobiologicalandchemicalmethodswereadoptedtodeterminethemicrobialandproximatequalityofthesubstrates.Thecultivationofthisspeciesinvolvedisolationofthemushroom,preparationofthespawnandsubstrate,spawning,incubating,cropping,harvestingandpackaging.[1] 关键词:平菇、栽培、管理 引言:平菇(pteurorusostreatus)原名侧耳,在食用菌中,平菇是一个生活能力旺盛、适应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的品种。平菇性味甘、温。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常食平菇不仅能起到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而且对减少人体血清胆固醇、降低血压和防治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效果。 1、生长环境: 温度: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水分和湿度:平菇耐湿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子实体发育时期,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5%。若平菇采取覆土措施,还要注意调节覆土含水量。一般从地下30cm~60cm挖来的泥土,只要不是刚下过雨,土壤湿度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经过晒干的泥土,分4~6次调足水分,要达到手捏扁时不碎,不粘手为宜。 空气: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 光照:平菇的菌丝体在黑暗中正常生长,不需要光线,有光线照射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过早地形成原基,不利于提高产量。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原基数减少。已形成子实体的,其菌柄细长,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不会形成大菌盖。但是直射光及光照过强也会妨碍子实体的生长发育。 酸碱度: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3~10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喜欢偏酸环境,pH5.5~7时,菌丝体和子实体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菇生长最适pH值为5.4~6。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产生有机酸和醋酸、琥珀酸、草酸等,使培养料的pH值逐渐下降。此外,培养基在灭菌后pH值也会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应调节pH值为7~8为好。[2][10] 2、室内床栽 菇房建造 要求:近水源、利排水;清洁、远离污染源;保温保湿;通风好;用前杀毒。菇房大小以房内栽培面积20平方米为宜。屋顶、墙壁要厚,门窗安排要合理,有利于保温、保湿、通风和透光。内墙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7] 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别是旧菇房,更要彻底消毒。以减少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消毒方法如下: (1)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锰酸钾0.5公斤,加热密闭熏蒸24小时。 (2)喷洒5%的石碳酸溶液。(3)喷洒敌敌畏倍液。[5] 养料配制 下面是几种常用配方及其配制方法: (1)棉籽壳99%,石灰1%。将石灰溶于适量水中,均匀地淋在棉籽壳上,边淋水,边踏踩,边翻拌,直到棉籽壳含水适量均匀为止。 (2)木屑89%,石灰1%、麦麸10%,干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 (3)玉米芯或玉米秆将原料压破后放在清水或1%石灰水中浸泡1~2天,至充分吸水后捞起沥干,即可平铺成菇床,分层播种。 (4)花生壳、花生秆78%、麸皮20%、石膏1%、糖1%。先将花生壳、花生秆晒干粉碎,糖溶于少量水中与干料混匀,再加清水拌匀,至含水量58%左右。 播种: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营养料,约5厘米厚,然后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营养料,再在上面撒一层菌种,最后整平压实。床面要求平整、呈龟背形。一般每平方米床面用料20公斤左右,厚度10—15厘米。在播种前,应先将菌种从瓶内或塑料袋内取出,放入干净的盆内,用洗净的手把菌种掰成枣子大小的菌块,再播入料内。播种后,料面上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即利于保湿,也可防止杂菌污染。播种时间,一般从8月末到第二年4月末,均可播种。不过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气温在15℃以下是平菇栽培的适宜时期。 3、管理 (1)发菌期的管理:菌丝体生长发育阶段的管理,主要是调温、保湿和防止杂菌污染。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播种后10天之内,室温要控制在15℃以下。播后两天,菌种开始萌发并逐渐向四周生长,此时每天都要多次检查培养料内的温度变化,注意将料温控制在30℃以下。若料温过高,应掀开薄膜,通风降温,待温度下降后,再盖上薄膜。料温稳定后,就不必掀动薄膜。10天后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料层内生长,此时可将室温提高到20—25℃。发现杂菌污染,可将石灰粉撒在杂菌生长处,或用0.3%多菌灵揩擦。此期间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30天菌丝就长满整个培养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最低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死亡。同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可向料面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温度保持在15℃左右。 追肥 在食用菌出菇旺期和出菇后期,培养料中的养分消耗殆尽,此期及时追施肥料,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品质。常用有粪土肥、草莓汁、视频液等,各种追肥液每平方米用量0.5公斤左右。 采收 当平菇菌盖基本展开,颜色由深灰色变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将弹射时,是平菇的最适收获期。这时采收的平菇,菇体肥厚,产量高且味道美。采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握住菌柄,轻轻旋扭下。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紧贴料面处割下。采大朵留小朵,一般情况下,播种一次可采收3—4批菇。每批采收后,都要将床面残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净,以防止下批生产烂菇。盖上薄膜,停止喷水4—5天,然后再少喷水,保持料面潮湿。大约经10天左右,料面再度长出菌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病虫害防治:平菇种植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病虫的危害,应以防为主,在种植之前,对所有的房间以及大棚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治虫,如在房屋四周喷洒杀虫农药、撒干石灰粉,出菇期严禁用不干净的河水撒泼。如发生病虫害,应选用对平菇无害的农药。[15] 总结:平菇栽培在培养料配方、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方面与其它菌种生产相同,在栽培时要严格控制其温湿度,其培养容器用玻璃瓶子,也有用塑料薄膜袋的。制作栽培种时,由于数量多,往往比较粗放,培养场所不讲究。因此,栽培之前必须检查菌种是否带螨类或其它病虫害。如果发现菌种有螨或病虫害应及时杀灭并弃去不用。[6] 其次,菌龄对菌丝生活力强弱有密切影响,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菌丝生活力减弱,栽培后不容易成活或菌丝生长缓慢,菌丝长时间没布满培养料则易感染杂菌,往往造成栽培失败。所以,控制菌龄很重要,一般接种一个月之内,菌丝生活力最强。[7] 赞赏 长按专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的外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