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三题 葛维敏 春行北陶官巷 三月,阳光和煦,东风劲吹,万物萌发,百花争妍,正是出行赏景的好时节。 “偷得浮生半日闲”,我驱车来到久闻美名的北陶官巷,让美景愉悦自己的耳目,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 北陶官巷村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岛上。东北、南、西三面各有大小不等的湖,将小村落包围起来。湖就像是护城河将一座城池紧紧地抱在怀里,不但安全,而且惬意。这里是一块宜居的乐土。东面、西南角、西北角各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坝埂,村人、游人可选择方便的一道坝埂出入。 我是按照先沿着村的外围走一圈,再一一探究十三条官巷的设计路线图进行寻访的。 ?村的外围即三个湖濒临村落的堤坝,皆是石头驳起来的挡土护堤,上面十分平整、宽阔。沿岸栽着垂杨柳、石楠等树木。高大、粗壮的杨柳在春风中热情地挥动着纤细的枝条,一朵朵柳絮情不自禁地从叶间飞出,落在游人的身上、地面上、湖水里。低矮、瘦弱的石楠一簇簇泼辣地生长,那新生出来的火红色的茎、叶,向游客展示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春风吹皱了湖水,荡起阵阵涟漪。远处,一家几口正在一只小船上用小桨划着,小船打着转,小孩高兴地笑着叫着,大人十分卖力地划着。一湖水的波纹失去了原有的线条,被划成了漩涡状,荡到了湖边。湖边一丛丛的茭白长出长长的绿色的箭一般的叶,它不但是湖中一景,夏天还是人们盘中的美味呢。越冬的睡莲,枯黄的叶子浮在水面,随波起伏。新生的睡莲在清澈的水底下显露骄傲的绿色,不久她们将取代前辈而崭露头角。去年的夏莲只剩下光光的杆,在湖波中时隐时现,她在等待今年的小荷露出尖尖角。几只麻鸭在水跳上用喙不时地沾上干净的湖水,旁若无人地清洗羽毛,时不时发出得意的“嘎嘎”声……行走在村边,陶醉在大自然的恩赐中,体味“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状态,不亦乐哉? 官巷村不大,约60户居民,他们的房屋均面南背北,大部分住宅是二三层的楼房,也有一些辅助用房是尖顶的瓦房,但一排排非常整齐,前排与后排之间的间隔合理,既便于通行,也便于采光通风及绿化。户与户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天然形成了小巷。小巷的地面铺上预制水泥块,方便大家行走。“北陶官巷”之前名为“十三官巷”,这里居住的都是陶氏族人。传说,明初陶氏一连三朝出了十三位官员,同在朝中为官,平时住在衙门,各司其职,极少见面。逢年过节时,都要回家省亲。这时,就遇上尴尬事儿了。若按朝中礼数,官阶低的应先对阶高者施拜礼;若按族中规矩,晚辈该先行跪拜尊长礼。而问题是,往往辈分小的官阶高,谁先拜还真是个问题。这种礼仪上、伦理上的规矩都不可逾越,也不可或缺。后经议定,各修一条小巷直通大道,以便避让。小巷因是官员进出走道,便叫官巷,十三位官员就有了十三官巷。我是依照村口指示牌上的导游图来寻访十三个巷子的,有的巷子宽,约有两三米;有的巷子窄,只有近一米;有的巷子长,遥不可见底;有的巷子短,七八米远就到头了。读着每条巷子口的指示牌上的介绍,对应着当今的官衔,每一个官都是我等难以企及的,遂感慨良多,有感而发:昔日官宅今犹在,当下百姓豪情迈。 村子不大,巷子与巷子有时互相连接,所以很快转完了,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村中住户的房屋均粉刷一新,给人整洁、文明的好印象。村民在空地上,建了一些休闲的亭子;在广场上,设了一些健身器材。人们有消遣、锻炼的场所,品位、素质似乎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有些人家的房前屋后植上棕榈、香樟、桃树、樱花等花木,把小小的村落建设得像个公园。临水的住户,为了方便游人的就餐,开起了农家乐,他们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上了时令蔬菜,游客就爱吃这些自家栽种的菜。村中的游客不少,有携老扶幼的,有成群结队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收获多多的喜悦。他们或手持相机或高举自拍神器到处选择角度拍照。他们有的向村民们咨询关于官巷的故事及现状,村民们也很耐心地热情地一一答复,直到游客满意地笑着离开。 温暖的东风裹挟着花香飘入心间,和谐的东风叩击着人们的心扉。回望官巷,这里曾是官员辈出的地方,庶民很难走近的官家巷陌,今天寻常百姓可以自由出入。从过去的陶氏官员为了互相避让而建的各行其道的官道,到现如今供游客赏景的景点,是人类社会和谐、进步、文明发展的必然。 行走瑯山 瑯山不是山,它是六郎镇的一处绿色生态农业园。 ?在芜屯快速通道六郎段的西侧,有一处占地亩的“桃园”,它的全称是“芜湖瑯山愚公绿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说起“瑯山”的来历,园主人告诉我们,他是珩琅山人,到六郎来发展,家乡的情结难忘,所以就将“琅”与“郎”嫁接了一下,变成“瑯山”了。 高大的门楼是假山造型,左边呈悬崖状,竖排书写公司名称;右边是石屋造型,顶上是鹿角状,门梁伸到左边的崖上。透过阔大的门庭向里面看,是非常宽阔的水泥路——此园的主干道。道路两边搭建起水泥柱长廊,由近及远遥遥几百米。每根柱子上盘起一株葡萄藤,一直覆盖到顶。自然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廊,让人感觉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如果夏天行走在其下,一定会凉爽阵阵;要是秋天来,可以蹦跳着采摘晶莹剔透的葡萄,内心也是满满的幸福。 长廊南面一百多亩地里一排排高大的钢构塑料大棚,里面种植的是砂糖橘、三黄李、葡萄、草莓等果树或农作物。春天采草莓,夏天摘李子,秋天摘橘、葡萄,冬天摘桃,一年四季均有收获。长廊的北面有一片桃园,种植着品种不同的桃树:油桃、毛桃、蟠桃、水蜜桃、冬桃等,可以让人们从春季看桃花开始,然后在夏、秋、冬季均可收获不同品种的、不同口味的桃子。 长廊的尽头是无名湖,湖边有莲叶摇曳,清澈的湖水里有鱼虾游弋。湖中有岛,叫桃花岛。坐小船悠悠地荡到对岸的岛上,岛上有池塘,池岸上桃红柳绿,池水里密植高高的芦苇长长的菖蒲圆圆的荷叶。如果夜宿桃花岛,呆在帐篷里,看深邃星空月朗星稀,听蛙呱蝉嘶鱼啸虫鸣,体验一下桃花岛主的得意,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眼前无名湖的这一段呈S状,S的尾部向南是数百亩的蔬菜基地,S的头部向西北直通月亮湖,月亮湖岸东面是几百亩的桃园,这里是培育映山红冬桃苗木以及种植冬桃的地方。若是冬天到此,您可以摘下硕大的冬桃,一个冬桃有七八两重,玫瑰红的表皮,甜腻清香的果肉,让人唇齿留香,一尝难忘。 水泥路沿湖岸向北延伸,我们的脚步也跟着延伸。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将田园分为南北两处。这条小河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柳荫河。杨柳夹岸,轻拂湖面。河边绿草茂密,河中水草旺盛,适合垂钓。河堤北面是桃林,一直延伸到月亮湖。这是桃文化园,科普着桃的品种、产地、种植模式等知识。林间田埂上每隔一段就设有一台太阳能捕虫器,这是现代技术设备,利用蚊虫的趋光性的特点捕捉害虫,具有比农药效率高、无毒害等优势。 这几天,三月春风拂面,桃花正盛,一朵朵娇艳欲滴,美不胜收。淡淡的清香吸引无数的蜂蝶争相为之献媚。穿着华丽旗袍的女子,在花间灿然一笑,定是人间仙境。桃花的暗香与女子的幽香融为一体,传到游人的鼻息,定当以为自己是神仙一样,陶醉其间。 跨过河东面的木制栈桥,踏上田间的面包砖路面,可以返回到生态园的出口处。 参观的人们在转了一圈之后,应该累了,想吃点什么补充一下,顺便休憩一会儿。于是,主人便想游客之所想,在这里建了一个平米的阳光餐厅,让人们享用园子里的无公害菜蔬、水产品。这是一处冬暖夏凉的处所,透明,光线好,冬天暖和;通风,遮阳好,夏天凉爽。里面桌面60多桌,有小型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可以举行一场婚礼。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船型餐厅,像一艘巨轮在海面上乘风破浪航行。船头的甲板四周有栏杆,让人想象泰坦尼克号上杰克、罗丝面对大海倚在游艇栏杆上迎风起飞的情景。主人告诉我,用船的造型寓意深刻: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是否能邂逅一场旷世爱情,收获一场伦比的婚姻,演绎一次激动的场景?就看游客的造化了。 行走瑯山,领略的是优美的田园风光;行走瑯山,收获的是一段幸福安祥。 走进“菌子”的世界 早就听说六郎镇有个“野树林”,是值得一去的好处所。因琐事羁绊,一直未成行,故记挂在心。今秋的一日,应朋友相约去那里走了一走,收获良多。 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清风拂面,谷香入心。不久,目的地便在眼前。“野树林”生态基地在芜屯公路快速通道的东面,南北走向呈梯形状,紧贴在公路边。高大宽阔的门楼格外显目,像横跨在长江上的钢索大桥,与蓝天白云相映衬,显得简洁明快、大气端庄。横梁上“野树林”三个斗大的红色行书,彰显公司的规模宏大,“百菇园”三个绿色的美术体,告知人们这里是菌菇的园地,基地的产品是绿色食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由大门楼向内延伸,我们的车一直开到办公用房前停下。 ★因朋友的关系,总经理许忠得以亲自接待我们。初见许总,与想象中的粗壮黑胖的土豪大相径庭,他却是一位侃侃而谈儒雅谦谦的君子。在接待室,我们一边品咂灵芝茶的滋味,一边聆听许总介绍公司的规模、功能、项目、产品等等。接待室的墙上挂满了奖牌、奖状,一面墙下摆满了形状各异的灵芝盆景,在会议桌上摆放了一株脸盆大的灵芝。这些造型奇特、植株巨大的灵芝我都不曾见过,所以格外好奇。许总见我们对这些产生好奇,遂抛下一个悬念:待一会儿你们还可以看到十二生肖及特大直径的灵芝呢。 就在许总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的时候,工作人员向他汇报,又有一批人需要他的接待,于是由许总的儿子小许带我们完成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参观百菇园。 ★小许带我们由进门的水泥路向大门口方向走。路的两边绿化别有特色,由近及远,由低向高分别是红花檵木、红叶石楠、桂花、香樟,四季不落叶而且这个季节恰是桂花飘香的季节,让人们在清凉的秋风中嗅到浓浓的桂花香味,也让人真正体验到在“树林”中。路的左边几座大棚在高大的香樟树下卧着,仿佛一艘艘巨轮停靠在码头等待远航。每一个大棚就是一类菌菇的园地,如平菇园、真姬菇园、秀珍菇园……这是“菌子”的世界,一株株蘑菇、灵芝挤挤挨挨如小学生排着整齐地队伍等待着教师发号施令,甚是可爱。路的右边是一幢幢厂房,有智能化生产厂房、冷库、包装车间、物流中心等用房。 到了大门口,我以为参观到此结束,哪知小许将我们往南面引,那里还有更多更奇的“菌子”等着。 在菌菇文化体验馆里,几排铁架子矗立在通道两旁,有灵芝、蘑菇菌种生产架、采摘体验架、菌类产品展示架等。如果不分菌种,仅凭颜色将其分类,与人的肤色来类比,黑色人种的木耳,棕色人种的灵芝,白色人种的蘑菇,黄色人种的榆黄菇,也是好玩的比喻。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猴头菇与鹿角灵芝了,这两种产品其造型与其相对应的事物极其相似。单说那猴头菇吧,白色的猴头从营养基中探出头来,猴嘴部分暗黄色,猴脑部分菌丝一缕缕恰似茸茸的毛。为了让我们体验了一把采摘的快乐,小许让工作人员拿来塑料篮子给我们。望着白鲜鲜、嫩生生的蘑菇不忍下手,但好奇心促使下,小心翼翼地握住菌体,从营养基上将蘑菇拧下,不一会儿小篮子里就装满了海鲜菇、秀珍菇、猴头菇。 出体验馆,越过跨河铁桥,便到了灵芝仙草馆。这里是成品灵芝的世界。馆中央展示池里有各种造型的灵芝,十二生肖、鹤、松、鱼、梅、孔雀等,我们问道“灵芝是不是一长出来就这个样子?”小许笑着告诉我们:“这是灵芝盆景。是工艺品。”我顿悟,这些是如根雕一般的东西是人工雕制的,但是它的美却让人久久烙在脑海。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镇馆之宝的两株巨大灵芝,直径达1.4米叶片,一圈圈古铜色的年轮上印记着奇异的花纹,好像是高超的艺人在红木上雕刻而成。都说灵芝有灵性,是奇在这花纹,还是奇在那功效。我想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女主人公白娘子只身前往峨眉山盗仙草,以救夫君许仙。历经艰辛、危险,终于感动了南极仙翁,取回了能“起死回生”的仙草灵芝。我问小许:“灵芝真的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吗?”小许一笑,答道:“灵芝能提升自身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是真的。免疫细胞强壮了,癌细胞自然变得弱小了。”我也知道,神话故事主要是向人们传达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至于灵芝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就另当别论了。 看完灵芝仙草馆,百菇园的精华部分已了然胸中。我们早已满载,不但被许氏父子科普了菌菇知识,而且还收获了一小篮子蘑菇。漫步在园内,小许向我们介绍,每年的3——10月份,是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休闲采摘的的最佳时期,他们来到的“菌子”们的世界,使得藏在棚中的菌菇得以面世。除了游客来,公司还在网上向全国各地销售菌菇产品,让“菌子”们走向世界。 ※※※※※※※※※※※※※※※※※END※※※※※※※※※※※※※※※ 长按指纹,识别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