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为迎庆建党百年,持续做好村社“两委”换届选举后半篇文章,进一步激发全区村社干部队伍活力。现以“建党百年感党恩履新百日交答卷”为主题开设专栏,展示宣传村社“两委”新班子履新“成绩单”,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推动党建引领富民兴村、便民宜居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 洪门街道 “干”字当头凝心聚力开新局 洪门街道村社“两委”班子换届后,新班子呈现出年龄结构更加优化、文化程度明显提高、综合素质更加全面的新特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作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迅速开启“实干模式”,各项工作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的好局面。 兴产业,拓展增收新渠道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思路,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扶持种养大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党员典型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通过流转土地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年产35万斤秀珍菇销往上海等大中城市;吴来华家庭农场小龙虾利用微商销售,亩产值达0元;盘活市场周边闲置地块,与港团电子商务联合打造1处集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发展物流仓储型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计划、人有增收项目,推动了村级产业多元化发展。 育人才,凝聚发展新合力 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动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育强组织“领头雁”,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管理乡村、服务群众、引领振兴的能力,目前已开展村社“两委”班子培训5次,涉及人次。育强致富“领头雁”,发掘用好“田专家”“土秀才”,实施“传帮带”培育模式,共组成2名专家+20名学徒,围绕种植、养殖、产业经济等发展需求,开展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10余次。育强后备“领头雁”。储备农村年轻党员、村社两委成员和大学生村官等“后备型”人才50余名,带动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助推乡村振兴。 办实事,增强群众获得感 创新服务方式,采取“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协作模式,拓宽志愿者服务站、“娘家亲”调解室等功能室的服务范围,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与群众展开“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志愿活动余次,近2万群众受惠。利用道德讲堂、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等资源,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厚植淳朴民风,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 治环境,彰显洪门新魅力 将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倾力开展“脏乱差”整治和村容村貌美化亮化行动。投入余万元进行黑臭水体整治、垃圾清理、路面硬化、村庄亮化、旱厕改革等工作,拆除农村旱厕约35座,新建三类水冲式公厕14座;针对辖区周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每月开展两次“地毯式”清整,拆除违法建筑34余处,改造基础设施40余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在蔷薇河洪门村万庄河堤种植60亩的创收型苗圃,大幅提升乡村面貌,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增强农户生活幸福感、归属感。 长按或扫描
|